摘要:在消費逐步複蘇的大環境下,餐飲食品行業何去何從?
經過三年疫情的洗禮,站在2023年,在整體消費逐步複蘇的大環境下,餐飲食品及相關供應鏈行業何去何從?九鼎投資如何尋找這其中的投資機會?
最近,億邦動力與九鼎投資進行了一次詳談。
文章來源:億邦動力
記者:楊麗
以下爲全文:
無論餐飲食品還是奶茶咖啡,所有涉及吃喝玩樂的產業,從2023年年初均出現了恢複迹象。但相較于2020年、2021年,甚至2019年,仍然相對理性。
消費由人均可支配收入、對經濟的發展預期及消費習慣等因素決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36883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2.9%;人均消費支出及構成方面,吃、住、行分別以30.5%、24%、13%的占比排名前三。消費方面,2023年1-2月,市場銷售增速由負轉正,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
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22年開始,消費品投融資出現大幅回落,年內投資事件334起,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5%;融資總額僅有313億元,同比下跌73%,低于2019年前水平。
站在2023年的開端,不確定性還在催生新的重大變化。大起大落之後,消費行業,尤其是餐飲食品行業,仍然有哪些值得創業與投資的新機會?爲什麽供應鏈企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帶着這些疑問,億邦動力近期訪談了九鼎投資消費投資部董事總經理陳望。
01.
人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會變
品類升級方向仍存確定性
▶︎億邦動力:就您觀察,截至目前,今年消費行業複蘇節奏如何?
陳望:年初以來,咖啡、餐飲、預制菜、零食連鎖、皮膚學級護膚品等細分領域均有融資發生,但整體消費行業的投資跟2020年、2021年甚至2019年相比,仍偏理性。具體來說:
第一,過去三年,消費投資人在心態上經曆了對消費賽道狂熱到冷靜乃至敬而遠之的變化,重塑了對這個賽道的理解,進一步看清了產業規律。
比如,因抖音、小紅書等新渠道帶來了一定流量紅利,催生了一些依靠融資和投流迅速做大規模的新品牌,但其實際上现有產品力不足,並未以合理的毛利率在市場上搶占份額及占領消費者心智,體現爲複購不佳、需要持續營銷拉新、自身造血能力弱、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不敷出等。
今年以來,投資人對待這類項目更理性,會仔細甄別其增長是營銷驅動還是现有產品本身過硬。
第二,大家對消費上遊供應鏈的重視度比以往更高了。
原因在于,首先,下遊品牌,尤其新消費新品牌,他們在追一些新人群及市場滲透率還不高的新品類,其確定性還沒有完全被驗證;
其次,一個賽道裏,不管下遊哪個品牌跑出來,對上遊頭部供應鏈企業而言,只要市場增長,它就會增長,更具確定性;
再次,中國下遊餐飲、烘焙品牌的標准化和連鎖化趨勢,及面臨的問題,如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不斷上漲,倒逼着上遊供應鏈快速發展。
第三,交易估值也逐步回歸理性。
市場普遍認識到,消費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现有產品的打磨、渠道的建設、供應鏈的完善,乃至品牌心智的建立和鞏固,都需要長期耕耘和叠代;而且,即使是品類第一的企業,也不能做到“贏家通吃”。
因此,資本催熟、動辄給出大幾十倍甚至上百倍PE的偏互聯網打法,在消費領域並不適用。
▶︎億邦動力:在餐飲大賽道中,九鼎投資會更關注哪些細分領域和具備哪些特征的項目?
陳望:下遊端,我們仍然聚焦在確定性更高的大品類,會更看重標准化程度較高、廣譜性較強的麻辣燙、炸串、咖啡等;以及滲透率持續提升、全國快速擴張的區域性品類,如預包裝螺蛳粉;並持續關注一些符合未來升級趨勢的新品類,如新式熱鹵、椰基植物蛋白飲品等。
上遊端,我們也會對預制菜、複合調味品、冷凍烘焙等細分領域進行持續深度研究和關注。
舉例來說,烘焙業下遊格局相對分散,且過去很多門店都會有一個現烤區域,人力投入多,而坪效低。我們通過調研發現,大部分連鎖門店的生存狀態不理想。中國50多萬家烘焙門店中,存活時間超過4年的不到40%。
而上遊提供冷凍烘焙半成品的公司,爲下遊門店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不再需要很強的研發能力,也不再需要很多人力現場制作,同時,可以省去門店現烤面積,進而大大改善單店模型。
尤其是中小連鎖和單體烘焙門店,其自建中央工廠的能力和經濟性不足,由具備規模、研發優勢的冷凍烘焙供應商提供半成品是最佳解決方案,既降低門店成本又可以拓寬售賣品類。
大型烘焙連鎖品牌,其非核心现有產品也有動力交由冷凍烘焙供應商提供。
此外,商超、咖啡及飲品店等場景的烘焙消費增加,冷凍烘焙企業的成熟也爲這些非專業烘焙場所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
目前,二級市場對冷凍烘焙上遊供應鏈頭部企業的估值相對較高。而具備持續研發和打造爆品的能力、規模和成本優勢、可實現全國化工廠布局的冷凍烘焙項目,我們會更看好。
▶︎億邦動力:在餐飲業中,九鼎投資曾投出了明星公司“絕味食品”,從冷鹵到熱鹵,你們背後的思考邏輯是怎樣的?
陳望:品類的升級和分化是消費投資的一大主題。我們關注的點也會隨着原有品類的發展動態變化。
新式熱鹵是從以絕味爲代表的冷鹵中分化升級出的新品類,屬于餐桌鹵制品的延伸,主要采用門店鮮鹵/半鮮鹵的方式,口感更佳,也更能給消費者帶來新鮮出爐、熱氣騰騰的感覺,塑造更佳的现有產品體驗。
熱鹵同時具備正餐和休閑屬性,從消費場景和時段上對傳統冷鹵有所突破。熱鹵門店目前主要以商圈店爲主,門店面積比傳統冷鹵档口型門店更大,一般設有堂食位置,人均消費和單店店效均高于傳統冷鹵品牌。
從頭部品牌來看,熱鹵單店投入更高,但投資回收期也更短。目前熱鹵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品牌大多成立于2016年後,尚未出現全國性千店級別品牌,行業增長空間大。
02.
誰能幫助實現餐飲標准化、連鎖化
誰在未來更有價值
▶︎億邦動力:前幾年,“連鎖化”是餐飲業的關鍵詞。如今,這個詞是否還適用?
陳望:我認爲,“連鎖化”仍然適用,且需長期發展。當前,中國餐飲的連鎖化率低的原因有幾點:
第一,中國餐飲的特點是口味衆多,现有產品SKU也過多,難以批量化生產,因此連鎖化難度較大。
第二,中國餐飲行業的供應鏈由于基礎設施、發展曆史等因素的制約,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還不足以孵化出像Sysco般強大的供應鏈公司,很難支撐衆多餐企去做大規模的連鎖化。下遊品牌在異地擴張的過程中,保持现有產品、運營、管理動作不變形都極富挑戰。
我們認爲,一個產業的發展是縱向各個鏈條同時的發展,只要有一個環節沒跟上,整個產業也會滯後。
現在,餐飲下遊的品牌迫切希望通過連鎖化、標准化去擴大規模,也會倒逼相互拉動的供應鏈跟上節奏,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如在履約、物流配送及现有產品質量,甚至技術上做出改進。
比如火鍋的標准品,包括魚丸、牛肉丸相對容易標准化,已經出現很大的供應鏈上市公司,如安井食品。
但中式菜肴半成品,在技術上還沒有很大突破。冷凍现有產品還原的口感,仍然達不到現做水准。
目前,餐飲業正處于在各個鏈條上努力進化和破局的階段,且做菜不像做芯片,不用涉及非常難的技術。當預制菜、複合調味料等品類的餐飲供應鏈企業進一步發展突破之後,上下遊聯動,我們認爲餐飲業的連鎖化率會再上一個台階。
▶︎億邦動力:餐飲“連鎖化”趨勢,會給行業帶來哪些攪動?
陳望:“連鎖化”的背後,是標准化。圍繞餐飲特征,誰能幫助下遊實現標准化和連鎖化,誰在未來就更有價值。
例如預制菜,包含兩個要素:食材和複合調味料。有了複合調味料,意味着在制菜過程中,省去了複雜的烹制步驟和火候掌握,實現菜肴生產的效率化和標准化。目前,複合調味料是調料中增長最快的細分品類之一。
現制茶飲的進一步連鎖化發展,也要求上遊制茶機等一體化設備的完善,減少門店對大量員工現制的依賴,緩解人工成本焦慮。
▶︎億邦動力:九鼎投資更關注具備哪些特征的複合調味料項目?
陳望:因爲市場滲透率還不高,目前完全To C的複合調味料品牌,無論體量還是盈利情況,總體還處于初級階段。
以To B爲主的複合調味料公司,我們更關注。這類公司的業務是給下遊餐飲或食品加工企業提供原材料,體量更大,也更成熟,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確定性。
To B複合調味料公司也可以分爲兩類:
一類,專注于定制化,即給下遊餐飲客戶提供定制一道道味型。這類公司的優點是,有很強的口味研發能力,能給大多數企業做定制。不足是,每個味型或现有產品僅能賣給一個客戶,工藝和設備難以複用,研發、人力成本投入大,難以做到規模經濟。
相比之下,我們更關注另一類企業:具備一定定制能力,同時有較高比例標准化现有產品。這類標品不僅賣給大部分餐飲客戶,還能服務C端。公司做出一款现有產品,得到驗證後,就可以持續面向B端與C端去銷售,形成較強的規模效應。隨着體量增長,其生產、運營等多方面固定成本都會不斷優化。
▶︎億邦動力:供應鏈企業因爲不面向C端,比較隱蔽,怎麽去挖掘和判斷?
陳望:我們會從已投和熟悉的下遊品牌企業入手,詳細梳理其優質供應商,結合產業內資源的推薦,去挖掘相對隱蔽的供應鏈項目。
在項目判斷上,我們則基于幾個維度:
首先,要區分以代采服務爲主的規模化流通型公司和具備深加工能力的生產型公司。前者難以形成深厚的壁壘,毛利率不高,我們會優先關注後者。其憑借原材料成本優勢、定制化能力、研發和生產工藝叠代提供差異化现有產品,創造更高價值,毛利更高,在產業鏈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
然後,看客戶的綜合反饋,無論做品牌還是做供應鏈生意,最基礎的是现有產品力,现有產品得到客戶認可是其存在的根基。在此基礎上,我們再根據客戶複購及訂單新增、評價等綜合因素做判斷。
最後,横向對比這類公司的硬件水平,包括工廠規模、工藝流程、技術引進及設備先進程度,甚至研發人員背景、研發能力等。從這裏往前一步,從源頭做判斷。
比如一個複合調味品項目與上市公司天味食品相比,如果差距是爆品研發能力,則短期難以追趕;如果差距是設備陳舊,且新設備可得性不存在核心障礙,就可通過融資更換設備來解決。
我們認爲,公司的研發和爆品打造能力、規模優勢、生產成本,及掌舵者對下遊客戶的理解、銷售團隊的拓客能力等是核心。
▶︎億邦動力:如果企業已經非常成熟,股權融資的原因有哪些?
陳望:這個問題可以拆開來看:
第一,有些企業正在發展,但利潤增長較慢,需要建設新工廠以擴大產能規模,這是很多供應鏈企業融錢的主要用途之一。
第二,企業工廠已經建好,甚至產能出現階段性溢出,研發資金也是夠的,但這類公司所處的細分行業,未來在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上會發生很大變化。比如冷凍烘焙,前幾年發展很慢,但這幾年逐步加速,到了增長臨界點。而預制菜,目前發展相對較慢,一旦關鍵點突破後,也會發展很快。
如果公司沒有提前布局,一旦風口來臨,再建廠最快都要一兩年,跟不上節奏,再想獲得市場份額,就需要花大力氣。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當前該公司並不缺錢,但要想在未來跟上行業發展步伐、跟競爭者搶地盤,也需要融錢。
此外,部分成熟企業主業面臨增長瓶頸,積極拓展第二增長曲線過程中也需要進行股權融資。
03.
供應鏈與品牌投資
有哪些差異性?
▶︎億邦動力:上遊供應鏈與下遊品牌端,二者的投資差異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陳望:它們是兩種生意模式。上遊供應鏈更多是To B生意,下遊連鎖餐飲更多是To C或品牌生意。
To B生意的客戶不是消費者,而是B端餐飲連鎖店或食品加工企業。這就要求前者提供的现有產品,與後者過去的现有產品相比,具有一定附加值。
比如複合調味料企業,爲客戶提供的附加值在于,制作每個菜品過程中,不需要單獨添加調味料,從而降低了廚師的技術或心情對菜品質感的影響,也縮小了後廚面積,同時還能實現口味統一。這解決了很多連鎖門店在擴張過程中遇到的菜品味道難以一致的問題。
對于To B供應鏈企業,規模和成本是否具備優勢,現有獲客能力、原有客戶保持率、續約率,及未來是否有優化空間等,是我們做判斷的重要指標。
再以安井食品爲例,它的速凍米面、肉制品規模,目前已經做到行業領先,且帶來的生產效率最高。因爲它提供的是相對標品,形成了正向飛輪效應,即規模越大,生產成本越低。因此,它在更優惠或價格一樣的情況下,還能做到品質更好。這種情況下,客戶當然願意與它合作。
對于To C餐飲企業,我們會重點關注這幾個維度:
首先,從品類上看,是否具有廣譜性、強社交性,及高標准化特質;
其次,公司戰略和發力方向是否符合行業未來長期發展的大趨勢。在此基礎上,我們再根據现有產品力、消費者是否認可及服務環境等綜合因素判斷;
再次,從成本控制和門店管理來看,同樣的现有產品,能否以更低成本,實現單件更高利潤?如果單店模型已經打磨成熟,是否有跨區域的多門店拓展能力和管理能力?如果只是個別店生意很好,說明其複制能力還不達標。
判斷To B與To C企業也有相似的地方。
企業的各個細節,類似于一個人的身高體重等各種指標。投資人看完之後,還需要跳出來看企業團隊對行業的認知與理解。比如是否能抓住行業、品類生存的關鍵點,及未來會發生什麽。
此外,二者都需要理解和抓住資本市場的節奏。無論一級還是二級市場,這幾年波動的劇烈程度都越來越大。企業掌舵者既能准確理解行業發展走勢,又能了解什麽時候多拿一點融資,什麽時候理性一點,是非常關鍵的。
▶︎億邦動力:上述兩類企業,誰的價格更高?
陳望:不能絕對說哪種價格更高。無論一級還是二級市場,給企業估值的高低,是它所在行業的市場空間、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增速、競爭格局和該公司在行業裏所處位置的綜合結果。
往前再推,該公司的發展是否順應了產業的變化,未來能否保持現有優勢甚至擴大,進而搶占到更大的市場份額。如果一個公司,恰好在一個快速發展、未來空間大的行業,同時優勢比較明顯,護城河又高,可以預見未來能夠充分享受行業增長和自身競爭優勢累積雙重作用帶來的快速增長,就會贏得較高的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