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仿麂皮?車廠“軟實力戰”背後的新贏家|九鼎投資觀察

2024-09-18

摘要:重新定義“豪華”。


在新的宏觀背景下,PE機構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風口”?什麽樣的投資邏輯能真正穿越周期?

始終堅持前瞻性行業研究驅動,是九鼎投資的重要策略之一。在「九鼎投資觀察」欄目中,我們會不定期分享在各產業細分領域的深度研究和思考,以把握企業的成長性投資機會。


研究團隊|九鼎投資制造業投資一部

董事總經理  李建立  lijl@jdcapital.com

投資總監         wangyong@jdcapital.com



……


如果買一輛車,能多花1萬元預算,你最想增加的配置是什麽?

對每個汽車用戶來說,這都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是選更強大的動力系統,還是更先進的智駕功能,或是更豪華的內飾?

今天,選擇可能比你想象的更豐富。

在最近的2024成都車展上,一個正在發生的微妙變化是,BBA等傳統豪華品牌車型在內飾設計上都開始向國產新勢力品牌靠攏。


(圖:2024成都車展部分豪華品牌新車型內飾)

過去,豪華品牌車型與普通車型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豪華感的營造。這種“豪華感”主要來自大量真皮、镀铬、木紋等材料的使用。

但現在,這種設計理念正在經曆一場變革。

以蔚小理爲例,旗下車型通過搭載“冰箱”、“彩電”、“大沙發”以及車載人工智能系統,爲用戶構建整車科技感。同時,通過用更多仿麂皮等材料做內飾包裹,在視覺、手感、舒適性上創造全新的“豪華”感。

本質上,用戶的買單意願決定了汽車的成本和銷量,是車企投入產出比的基石,也是競爭的焦點。當外觀和硬件的競爭逐漸同質化,內飾成爲決定汽車“軟實力”的重要因素。

“面子”固然重要,但“裏子”正在成爲汽車现有產品的新戰場。

我們觀察到,這些微妙的變化背後,一些曾經只在少數高端豪車上選用的內飾材料,正在迎來新機會。

比如,曾經被蘭博基尼、邁凱倫、寶馬7系等豪華車型使用的仿麂皮面料,因其獨特的質感和舒適度,相對真皮更低的成本,正在被越來越多車企用來重新定義內飾的豪華標准。


仿麂皮:

一種模擬天然麂皮質感的超纖革(第三代合成革)材料,由超細纖維通過特殊工藝制成,具有麂皮般的柔軟手感、細膩的絨面效果及良好的耐磨性和環保特性。外觀和觸感與天然麂皮相似,成本更低、更易保養。


本期,我們將沿着汽車內飾材料的變遷聊聊仿麂皮,並嘗試探討:

▶ 新能源時代,爲什麽仿麂皮成了汽車內飾材料的新宠?

▶ 新勢力攪局,國產仿麂皮品牌如何抓住機遇建立壁壘?

▶ 從投資的角度,我們看到了哪些機會?


、汽車內飾發展百年:從車型進化到材料革新

1886年,世界上第一台汽車誕生于德國曼海姆,標志着人類出行方式邁向新征程。當時的汽車是在三個輪子上安裝一個內燃機和沙發,僅能滿足正常啓動、停下等功能,談不上任何內飾和設計。

直到20世紀20年代,出現後車廂全封閉車型後,逐漸開啓了汽車內飾的時代。到20世紀30年代,汽車內飾設計和色彩開始考慮整體感,廠商開始用一些舒服的材質包裹門板等金屬部件。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汽車內飾走向巅峰。面板上的功能性劃分趨于完整,換擋杆等部件開始增加裝飾性的遮掩,座椅開始使用木紋、皮革等材料包裹。以當時的美式風格爲代表,車輛內飾設計極其奢華,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設計和用料。


(圖:上世紀60年代部分美式經典車型及內飾)

伴隨汽車內飾設計的不斷叠代,內飾所用的材料也在不斷變化。

通常,內飾材料是指應用于汽車內飾部件如儀表板、門內護板、頂棚、立柱護板、座椅上等的表面覆盖飾物,種類包括織物、真皮、人造革等。

其中,織物面料是最常見的內飾材料之一,如聚酯纖維、尼龍纖維、棉纖維等。織物面料具有柔軟、透氣、舒適的特點。以尼龍纖維爲例,從70年代開始,尼龍纖維被大規模的以不同編織結構和色彩效果運用到汽車內飾中。

真皮面料作爲一種高档內飾材料,手感舒適,通常由動物皮革經過加工和塗飾處理而成,如牛皮革、羊皮革等。事實上,真皮應用在汽車內飾上的時間比織物早很多。

在車內使用真皮,尤其是小牛皮裝飾,在全球被公認爲是奢華高貴的標志。但真皮成本始終較高,且面臨環保挑戰。隨着時代進步、技術能力不斷提高,人造革如今的仿真程度及各項技術指標不斷完善,越來越受歡迎。

人造革面料是一種以合成材料爲基礎制成的仿真皮革,有類似真皮的外觀和質感,主要包括PVC革、PU革、超纖革等類型,分別被稱爲第一代合成革、第二代合成革、第三代合成革。

20世紀50年代開始,用PVC塗層處理的織物就被廣泛應用在汽車內飾中。由于這種材料可以加工成各種不同色彩,並且可以進行表面模壓,達到不同紋理效果,所以曾經是非常時尚流行的複合材料。

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舒適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PVC材料包覆的座椅透氣性很差,在悶熱的夏天又熱又粘,因此逐漸被替代。

PVC不同,超纖革作爲第三代合成革,在外觀、機械強度、彈性、耐化學物質穩定性等方面與真皮相似,具有更好的厚度均勻性、耐黴菌性、材料利用率等。

從加工終端看,超纖革可以分爲絨面超纖和貼面超纖。其中,貼面超纖是指表面爲荔枝紋等紋路的合成革。絨面超纖表面沒有花紋,觸感像真皮,表面與麂皮絨面類似,絨感細膩耐磨,因此又被稱作仿麂皮革。

此前,仿麂皮革主要用于賽車、豪華品牌車型。

以市場上的主流仿麂皮革品牌Alcantara®爲例,比真皮輕,摩擦系數高,在激烈駕駛中很少打滑,很適合包裹方向盤、運動座椅等與駕駛員接觸較多的區域。除非人爲破壞,否則很難磨損,抗汙能力強。

因此,寶馬7系、特斯拉Model S,甚至蘭博基尼和邁凱倫都標榜使用了Alcantara®


(圖:部分豪車車型的Alcantara內飾)

Alcantara作爲一種內飾材料,最早誕生自一家日本公司。

1970年,全球材料巨頭日本東麗公司(Toray Industries)的岡本三宣博士發明了Alcantara材料,具有類似麂皮的柔軟質感和優雅外觀,很快在汽車、時尚和航空領域流行起來。1972年,東麗公司和意大利能源公司ENI(埃尼集團)成立合資公司ANTOR,用于商業化生產Alcantara材料,這也是意大利公司Alcantara S.p.A.的前身。

1980年代,在和菲亞特、奧迪、藍旗亞等車企合作後,Alcantara材料開始廣泛應用于汽車領域。1995年,經過數次股權變更,Alcantara S.p.A.最終成爲日本東麗持股70%、三井持股30%的合資企業。

今天,除Alcantara®,全球主要高端仿麂皮面料品牌還包括:同屬東麗公司旗下的Ultrasuede,以及另一家日本公司旭化成旗下的Dinamica等。

在應用層面,仿麂皮面料已經被大量用于百萬級豪華車型中的座椅、頭枕、頂棚、立柱、門板、儀表板、遮陽板、方向盤等區域。

同時,越來越多品牌車企也開始在旗下中高端車型的座椅等區域使用仿麂皮革以提升豪華感。如大衆的途觀、途铠、ID 系列,別克的昂科拉、威朗、英朗、君越、君威等。


、整車廠重新定義现有產品,仿麂皮重新定義用戶體驗

內飾材料的演變背後,是汽車作爲一種現代工業品,不斷被市場重新定義的結果

燃油車時代,大多車廠聚焦在發動機性能、空間、品牌等層面一決勝負。而今天,電車時代的市場共識是,汽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第三生活空間或移動的家。

作爲交通工具,人們更在乎汽車的續航、操控、性能等。但對“移動的家”,人們必然會更在意舒適度和體驗感,比如車內的視覺、觸覺,甚至嗅覺。

在九鼎投資看來,消費者做購車決策的前提是車輛的基本性能和質量,比如車輛動力系統、安全性能、操控穩定性等。但在這個基礎上,今天的車廠要贏得銷量,就不得不在細節和材質上不斷加碼。

比如,越來越多車企將以往只在高端車型中出現的配置作爲標准配置提供,其中包括空氣懸架、CDC等。

同時,車輛的內飾材料也開始升級。過去,20萬至30萬價格區間的車內飾多采用普通皮革。而如今,爲了滿足市場對高端感的追求,越來越多車型開始采用真皮或麂皮革。畢竟,通過視覺、觸感提升舒適度和豪華感,給用戶帶來的體驗是更直接的。

這種策略不僅提升了車輛的整體價值感,更滿足了消費者對高端配置的期待。“以更低價格享受到以往只有豪車才有的配置”,已經成爲中國市場消費者的主要買單動力。

目前,超纖材料已經被極氪、理想、小鵬、問界、仰望等品牌的多款車型使用。其中,超纖絨頂棚配置已經下沉至20萬元級市場。

部分定位較高的車型甚至在頂棚、遮陽板、立柱、儀表板、門板等區域大面積采用超纖材料覆盖。在座椅區域,超纖材料與真皮、合成革等材料鑲拼。在方向盤區域,超纖革也已經成爲真皮的替代方案。

當然,之所以能做到“物超所值”,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內成熟的供應鏈系統。不斷完善的中國供應鏈企業讓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成本逐漸下降,整車成本因此得到控制。同時,隨着產量增加,單位成本進一步降低,滲透率逐漸提高,從而能夠形成良性循環。

這個過程中,內飾材料升級帶來的溢價也讓仿麂皮這類曾經小衆、高端的材料呈現下沉趨勢,市場規模和滲透率得到提升。

根據九鼎投資的調研測算,2021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對絨面超纖的需求約爲43億元,基本爲國外壟斷進口狀態。

但到2027年,預計其市場規模將超過120億元;2031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10年複合增速約爲22%

考慮到內飾材料在不同車型和市場定位中的應用存在差異,以緊湊型及以上車型爲例:

如果單台車的皮革+織物用量在20-30平米,則仿麂皮的滲透率有望2021年的5%(按1平米仿麂皮對應20平米內飾材料計),提升至2030年的37%(按9.3平米仿麂皮對應20平米內飾材料計)。

整體而言,九鼎投資認爲,織物、真皮以及人造革等不同的材料未來還會並存于市場。但仿麂皮面料的應用比例將顯著提升,市場份額將是所有材料中增長最快的。


、新勢力攪局,打開機會窗口

今天,中國汽車市場的整體銷量仍然在增長。但新勢力和自主品牌的訂單,足夠改變絨面超纖領域基本爲國外企業壟斷的競爭格局嗎?

畢竟,在汽車零部件多個環節的舊有供應鏈系統中,很多供應商或是經過多年積累,具備極強的規模優勢;或是與頭部客戶合作多年,強綁定,且有極強的现有產品穩定性。要打破舊生態,並不容易。

但在內飾材料領域,九鼎投資認爲,海外巨頭並不具備絕對優勢。

因爲,汽車內飾材料種類繁多,從織物到真皮,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應用和市場需求。而且,與汽車電子或關鍵安全件(如氣囊、懸架)相比,內飾材料不直接涉及車輛安全,車廠及客戶在選擇供應商時往往會把範圍放得更寬。所以,這個領域的市場集中度天然不會太高。

另一方面,作爲制造業大國,中國企業在生產制造上積累了幾十年經驗。再加上新勢力、自主品牌對超纖材料的集中應用,以及降本需求下對本土供應商的傾斜等,國內超纖革品牌有機會迎來快速發展。

但行業真正的挑戰在于,工藝和技術的突破。

超纖革的生產技術與傳統化纖工藝截然不同,它不涉及傳統化纖的拉絲過程。這種技術上的革新帶來了一定的進入門槛,對于新進入者來說,研發突破意味着相當大的挑戰。

而且,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差異較大,比如針對光面和絨面的不同表面處理工藝。企業必須通過研發投入實現技術上的創新,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當然,這種需求導向的研發策略,也有機會帶來技術上的突破,從而增強现有產品競爭力。

此外,這一領域很大程度上是一門實踐科學,企業必須通過不斷的技術實踐和工藝探索來驗證理論的可行性。

能將理論上可行的方案轉化爲實際可行的生產工藝,並在過程中控制成本的企業才能真正抓住機遇。


、卷價格窮途末路,成本力決定競爭力

縱觀整個汽車產業供應鏈,非標品供應商可能有機會憑借技術壁壘和定制化,赚到較高利潤。但大部分標品目前仍然要靠規模優勢、低價策略,毛利始終相對較低。

在仿麂皮領域,國现有產品牌目前的主要優勢仍然是價格。企業怎樣才能突破利潤瓶頸,提升毛利?

事實上,在九鼎投資看來,正是憑借價格優勢,中國企業才有機會進入市場並獲取份額。

但在這個基礎上,國现有產品牌要突破利潤瓶頸,就要建立高效的生產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能力是行業發展的關鍵,也是產業鏈競爭的核武器。盡管仿麂皮材料的價格普遍低于真皮,但與其他合成革相比仍然較高。只有進一步降低成本,才能真正提升市場滲透率。

今天,國內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已經爲企業帶來了顯著的成本優勢。如果企業能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就能確保合理的利潤空間。

更重要的是,在與海外企業競爭時,客戶溝通、快速響應以及提供配套服務的能力等等,都是除了價格之外,今天國內企業所擅長的。隨着汽車行業研發周期的加快,供應商必須迅速響應客戶的新需求,快速完成定制化服務。

不過,不同于空氣懸架等集成系統,在內飾材料領域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機會不大。但內飾材料供應商的角色更側重于材料本身的創新,如果能通過與客戶的早期溝通,提前發掘客戶需求,企業就有機會通過新技術推廣新现有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

此外,要確保合理利潤,企業還要練好內功,在內部管理上下功夫。通過優化管理流程,將生產和管理成本降至最低,隨着時間推移,毛利率自然會體現出優勢。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不赚錢的企業終將逐漸退出市場。

雖然防麂皮面料只是內飾材料的一個細分門類,但其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滲透率的提升爲國有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增長機會。而作爲標准化现有產品,面料企業更加有機會隨下遊市場需求的擴大而做大規模,實現快速增長。

因此,在具體投資時,企業是否能夠建立一定規模是九鼎投資考慮的重要因素。因爲,沒有規模就沒有成本優勢,這將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同時,只有擁有優質或多元化的客戶基礎,企業才有可能實現穩定的收入增長。此外,企業的內部管理能力和工藝技術水平必須紮實,這也是確保企業長期競爭力的關鍵。


友情链接:惠州市瑞丰研磨材料有限公司 | 恒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冷库设计安装_冷库建造_冷库安装公司 | 青岛富盛德塑胶有限公司 | 合利士 | 佛山市海化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向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 | 唐山华歧镀锌无缝管 | 浙江万众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