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革命:餐飲行業實現規模化增長的必修課 |九鼎投資觀察

2022-03-14

摘要:在现有產品驗證後,供應鏈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餐飲企業規模化速度

進入新一輪經濟周期,中國的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底層技術突破、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升級、中國品牌全球化、從數字化到數智化等“生產性創新(productive innovation)”力量不斷生長。

在新的宏觀背景下,PE機構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當下的每個“風口”?什麽樣的投資邏輯能真正穿越周期?

我們將在【九鼎投資觀察】不定期分享九鼎投資在各產業細分領域的研究和投資思考,始終堅持通過確定性爲基礎的成長性行業研究,把握企業的成長性投資機會。

由于中國餐飲行業曆史發展的原因,資本市場曾經更傾向關注行業的財務規範等問題。

現如今,伴隨行業的財稅治理水平提升,以及餐飲連鎖行業投資熱度的上升,制約新興餐飲連鎖品牌發展的核心已經是:如何實現規模化增長?

過去十年,九鼎投資沿消費餐飲領域投資了大量細分領域的優秀企業,包括休閑鹵制食品連鎖企業絕味食品(603517.SH),大型連鎖餐飲企業海底撈(06862.HK),新式茶飲品牌奈雪的茶(02150.HK),水果連鎖企業鮮豐水果等。

在投資和投後管理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在企業完成现有產品和商業模式驗證之後,如果不能在供應鏈上提升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其規模化的速度,甚至直接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本期【九鼎投資觀察】關注餐飲供應鏈領域的投資機會,並嘗試討論:

中國餐飲供應鏈的發展現狀存在哪些短板?

什麽因素將制約或加速供應鏈的發展?

從下遊目標市場邏輯看,哪些供應鏈企業擁有值得關注的高成長機會?

2013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爲2.6萬億元。到2021年,行業規模觸及峰值,到達4.7萬億元,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到8.8%。

參考企業原材料成本30%-40%的行業平均值,餐飲供應鏈行業潛在規模可達到近2萬億元,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傳統餐飲供應鏈有以下特點,存在極大的效率提升和管理優化空間:

供給分散。因爲國內耕地面積分散、主要以中小農戶爲主。

需求分散。國內餐飲企業連鎖化率低,主要以中小商戶爲主。中小商戶受限于客流量、廚房面積等因素,食材采購呈現少量、多頻次的特點。

中間環節損耗大。因爲冷鏈覆盖不完善,食材腐爛損耗;以及產業鏈中間商多,周轉天數高等原因,造成極大的原材料損耗。以蔬菜采購產業鏈的損耗率爲例,從農田到餐桌,耗損率高達近40%。


從流通方式來看,中國農现有產品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農貿市場是主要交易場所。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農现有產品流通渠道中,農貿市場占比51.8%,超市占比36.4%,電商占比只占2.5%。


盡管疫情帶來一些明顯變化,但是現階段餐飲供應鏈企業的主要競爭對手,仍然是農貿市場和超市。其中,農貿市場的特點是现有產品種類多,一站式采購,菜品新鮮、價格低;超市的特點是现有產品種類滿足日常少量采購需求,采購方便等。

實踐中,相比于傳統農貿市場和超市,具備競爭壁壘的餐飲供應鏈企業普遍擁有以下特點:

規模采購+減少中間商環節:價格降低,損耗率降低,提升效率

貨品+服務:除了購買,餐飲供應鏈還能提供預處理等增值服務,便利餐飲企業

商品和服務品質:質量保證、按時送到、食品安全保障等

制約中國餐飲供應鏈發展的因子

要理解中國市場餐飲供應鏈的發展,可以先回顧該行業是如何在美國興起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發展,消費者外出就餐率逐年攀升,爲美國日漸龐大的餐館供應食品的都是小型地方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和行業合並,競爭格局逐漸穩定,成就了Sysco、USFOODS等優秀餐飲供應鏈企業。

2019年,美國餐飲供應鏈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100億美元,其中Sysco作爲行業龍頭,在北美市占率達17.06%,客戶超過60萬家機構,覆盖、飯店、醫院和學校等各類機構食堂等。 

歸因來看,美國市場擁有三個顯著特點,爲餐飲供應鏈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1,機械化程度高,品類生產集中。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1900-1960年間,農場中用于耕地的動物數量下降86.1%,拖拉機數量從0上升至470萬輛。自1900年以來,美國農場數量下降63%,但農場平均面積上升 67%。此外,呈地區化專業發展,有利于形成規模生產,形成規模經濟的優勢。


2,冷鏈配送布局範圍廣,建設完善。冷鏈在食品運輸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國冷鏈行業相對中國發展早,爲餐飲供應鏈發展提供了契機。2000年,美國人均冷庫庫容達到0.35立方米。


3,下遊餐飲連鎖化程度高,市場相對集中。美國的餐飲連鎖化水平爲37%,餐飲企業頭部公司主要爲快餐、便利店,標准化程度高,易于規模化擴張。美國餐飲市占率前10的公司中有9家位于快餐賽道。因此,美國的餐飲供應商下遊供貨相對集中,有利于供應鏈公司的集約發展。

相比之下,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雖然已經提升,但相較于發達國家仍有差距。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5-2019 年,中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從63%上升至69%,但相較于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99%以上的機械率仍有較大差距。


其次,中國冷鏈行業雖然在快速發展,但2019年人均庫容僅0.11立方米,不及美國20年前人均庫容量。而且,而中國菜系豐富,快餐市占率相對較低,市場格局更爲分散。


時代機遇和動能
推動中國餐飲供應鏈高速發展

盡管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仍需不斷提升、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還要繼續發展,但是從行業下遊的角度看,中國市場作爲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之一,消費者習慣和餐飲行業發展上的變化,將爲餐飲供應鏈的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動能。

首先,消費升級趨勢下,外出就餐人數持續增加。隨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城鎮化發展,外出就餐人數和外賣點單人數會繼續增加,中國消費者在外的餐飲消費也會相應增加,從而帶動整個餐飲上下遊發展,提升餐飲供應鏈行業規模。

2018年中國人均在外餐飲消費額達到3062元,近八年年均複合增長11.1%。美國爲18712元,日本爲15639元,仍有上升空間。


其次,餐飲行業連鎖化率的進一步提升。目前,世界餐飲行業連鎖率的平均水平爲19.1%,美國爲37%,飲食文化相似的亞洲國家中,菲律賓爲33.5%,韓國25.2%,日本22.5%。與此同時,中國餐飲行業連鎖率僅爲2%。


連鎖餐飲企業對食材和现有產品的把控更嚴格,符合人們對健康以及品質的追求,所以中國餐飲連鎖化是未來趨勢。連鎖餐飲對于食材有品質、效率、合規等要求,對標准化、集約化的供應鏈依賴度高,所以連鎖化餐飲企業更傾向于使用餐飲供應鏈公司。


最後,餐飲企業成本控制,倒逼餐飲供應鏈行業發展。餐飲行業面臨三座成本大山:原材料、租金和人工。隨着經濟發展,城鎮化水平提高,雖然餐飲行業收入規模不斷提升,但也面臨各項成本的提升。


餐飲供應鏈企業提升采購規模和配送規模後,能夠帶來規模優勢,進而產生價格優勢。同時,供應鏈企業提供的配送、預處理等增值服務能夠減輕餐飲企業在人工方面的需求,也可以降低部分成本。


從下遊目標市場
看各細分領域供應鏈的高成長機會

整體而言,餐飲產業以服務爲核心,由原材料、渠道、供應鏈和運營系統等共同構成。下遊的品牌化、連鎖化正在驅動上遊的集中化、標准化發展,但不同下遊領域的供應鏈體系也各具特點。因此,我們嘗試從不同的下遊目標市場邏輯來探討,哪些細分領域的供應鏈企業更有機會?

餐食板塊

根據在產業鏈環節創造價值不同,可將餐食供應鏈企業分爲三類:一是規模化代采或初加工生產類,二是深加工生產類,三是2B企業服務類。

代采類企業規模經濟明顯,產業非常集中,幾個頭部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但從產地和批發商到終端商戶,規模優勢帶來的議價權和毛利水平都不高。

服務類企業中,提供標准化服務的,如信息化、物流、央廚等,規模效應大,巨頭有天然優勢;提供定制化服務的,如定制複合調味料、定制預制菜等,生產和采購存在一定規模不經濟,產業最終會呈現相對分散的格局。

與以上兩類不同,深加工生產類值得特別關注。這類型企業憑借原材料成本優勢,以及生產工藝+研發叠代+定制化能力,提供差異现有產品,創造更高價值,毛利更高,在產業鏈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

我們關注規模大且標准化高的餐飲品類,比如火鍋、中/西式快餐,其上遊供應鏈將具備較高成長性;關注供應鏈+社區店結合的模式,上下遊互相滲透趨勢愈發明顯,能直接觸達C端消費者的供應鏈企業會占據渠道優勢。

飲料飲品板塊

傳統行業裏,規模大的頭部企業值得關注,如糖、植脂末、濃縮漿。雖然不符合健康化的趨勢,但在下沉餐飲市場仍是主流现有產品,規模可觀且增速穩定。

此外,健康原材料代替原有工業材料、注重品質的人群的升級選擇,都存在投資機會:如符合健康化的新興行業,如代糖、專業乳(生椰、厚乳、奶酪棒等)、益生菌、枸杞汁等。我們重點關注通過研發新技術形成壁壘,進入下遊市場直接做品牌的原生產型企業。

烘焙板塊

2020年烘焙行業規模2200億,過去幾年增速10%,原材料成本約占收入45%,約1066億。其中:估算面粉占比40%,約420億;烘焙油脂(奶油、黃油、起酥油)占比25%,約300億;酵母占比2-3%,約20-30億。

具體而言,酵母領域准入門槛高、經營成本高,市場高度集中,小企業較難生存。烘焙油脂領域,國內頭部企業多爲全球品牌代工廠或者本土糧油、飲料巨頭代工廠,市場集中度較高,缺乏新機會。

但是,冷凍烘焙行業值得重點關注。該細分領域2020年的規模約100億,下遊門店滲透率及單店使用比例正在快速提升。

目前,國內餐飲供應鏈行業處在發展初期,行業處于藍海階段。行業發展的底層驅動力是消費者對生活品質和食品安全的需求,這種需求促進餐飲連鎖化和標准化程度的提升,從而加速餐飲供應鏈行業的發展。

過去幾年,餐飲行業巨頭和資本都在關注這個領域,預計未來幾年將出現有明顯優勢的企業。

友情链接:江苏百德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 扬州唯升机械有限公司 | 伍德(天津)清洁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扬州市江都区凯德试验机械有限公司 |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山东本蓝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欢迎访问上海浦成传感器有限公司官网! | 无锡市泰瑞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 阀门-上海凯利科阀门有限公司 | 淄博双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